2014年1月17日0点班,A煤矿PC203回风巷综掘工作面掘进至176m时。由专职探水队在掘进面迎头以10度方位角沿煤层倾斜向上施工第一个中眼。4时10分左右,当中眼钻进18m时遇老空区,有害气体从钻孔与钻杆间隙处涌出,跟班瓦斯员检测,孔口瓦斯浓度为7.8%,无H2S.CO等有害气体,现场工作人员立即用黄泥.编织袋.毛巾进行封堵,瓦斯仍然涌出,瓦斯员随即向矿调度汇报,矿调度通知当班工作人员撤出。问题:
 1.影响瓦斯涌出的因素有哪些?
 2.请拟定此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2010年6月25日8点班,8时40分,综掘四队下料员尹某到胶轮车队联系给北七送料。9时10分,工长李某安排在井上待命的张某驾驶704号CW1.8-J型胶轮车与掘四队下料员尹某一起到机电厂房装料。装完料后,因用料紧急,尹某要求司机张某随即下井送料。张某擅自驾车下井送料。在北七卸完料后,司机张某驾空车返回上井,尹某坐在副驾驶位置。15时30分左右,当车行至北区辅运巷下坡路段北一副巷口往外100m处,张某看到前方两帮有行人,就踩刹车减速,发现刹车失灵。由于当时刹车失灵,张某又没有采取任何制动应急措施,致使胶轮车沿北辅运巷向下加速行驶。因车辆失控,在距离北一副巷口往外123m处撞伤一人,行驶了9m又撞伤一人。情急之下司机张某又重新踩刹车,制动起效,但由于车辆只有右后轮制动起作用,造成车辆向右侧滑。滑行了24m后,其右前端撞在巷道右帮,致使尹某甩出车外,造成头部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造成一死.两伤事故。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本次事故的原因.
 2.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简述该煤矿注册安全工程师应参与的安全生产工作。
 3.根据此次事故,试分析矿井事故发生后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工作有哪些。
 4.针对此事故该煤矿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2008年2月19日早6点班,A公司综采一队出勤53人。跟班队长李某和工长苏某对当班工作任务作了具体安排。人员到达310101工作面后,跟班队长李某.跟班安监员梁某巡查时都发现了56~58号支架处的顶板不好,需要维护,但都没有及时安排处理。按照班前会的安排,先在进风顺槽放项。中午13点左右,跟班队长李某安排工长苏某带人对工作面56~58号液压支架处的顶板进行维护。当时该处的空顶较高,苏某在未采取临时支护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爬到支架上用木头构顶支护顶板,姜某和朱某负责给支架上的苏某递送木料,崔某等人负责往工作面运送木料。在姜某.朱某给苏某递第3根木料时,55~58号架处煤帮空顶处发生塌顶,冒落下来的煤和矸石将姜某全身埋住,同时埋住了朱某的双腿。跟班队长李某等立即赶来组织人员把姜某抢救出来,姜某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 2.冒顶事故探测主要有什么办法?
 3.此类事故应加强哪些防范措施?
 4.通过事故教训,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规范。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
潞安某矿煤矿储运处发生一起重大触电伤亡责任事故,6人触电,其中3人死亡,3人经抢救脱险。当天上午,储运处煤矿10人准备上煤但是10m长的皮带运输机所处位置不利上煤,他们在组长冯某的指挥下将该机由西北向东移动。稍停后,感觉还不合适,仍需向东调整。当再次调整时,因设备上操作电源箱里三相电源的中相发生单相接地,致使设备外壳带电,导致这起事故发生。
事后分析,皮带输送机额定电压为380V,应该用四芯电缆。而安装该机时,却使用三芯电缆。电源线在操作箱(铁制)的入口处简单地用麻绳缠绕,并且很松动。操作箱内原为三个15A螺旋保险,后因多次更换保险,除后边一相仍为螺旋保险外,左边.中间二相用保险丝上下缠绕勾连。中间相保险座应用两个螺丝固定牢,实际只有一个,未固定牢致使在移动皮带机过程中,电源线松动,牵动了操作箱内螺旋保险底座向左滑动,造成了中间一相电源线头与保险丝和操作箱铁底板接触,使整个设备带电。
这些工作人员为临时工,只经私人介绍,仓库就同意到煤矿储运处干活,没有按规定签订用工合同。

漏电保护器是防止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重要措施,以下应该安装漏电保护器的是()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
潞安某矿煤矿储运处发生一起重大触电伤亡责任事故,6人触电,其中3人死亡,3人经抢救脱险。当天上午,储运处煤矿10人准备上煤但是10m长的皮带运输机所处位置不利上煤,他们在组长冯某的指挥下将该机由西北向东移动。稍停后,感觉还不合适,仍需向东调整。当再次调整时,因设备上操作电源箱里三相电源的中相发生单相接地,致使设备外壳带电,导致这起事故发生。
事后分析,皮带输送机额定电压为380V,应该用四芯电缆。而安装该机时,却使用三芯电缆。电源线在操作箱(铁制)的入口处简单地用麻绳缠绕,并且很松动。操作箱内原为三个15A螺旋保险,后因多次更换保险,除后边一相仍为螺旋保险外,左边.中间二相用保险丝上下缠绕勾连。中间相保险座应用两个螺丝固定牢,实际只有一个,未固定牢致使在移动皮带机过程中,电源线松动,牵动了操作箱内螺旋保险底座向左滑动,造成了中间一相电源线头与保险丝和操作箱铁底板接触,使整个设备带电。
这些工作人员为临时工,只经私人介绍,仓库就同意到煤矿储运处干活,没有按规定签订用工合同。

属于基本安全用具的是()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
潞安某矿煤矿储运处发生一起重大触电伤亡责任事故,6人触电,其中3人死亡,3人经抢救脱险。当天上午,储运处煤矿10人准备上煤但是10m长的皮带运输机所处位置不利上煤,他们在组长冯某的指挥下将该机由西北向东移动。稍停后,感觉还不合适,仍需向东调整。当再次调整时,因设备上操作电源箱里三相电源的中相发生单相接地,致使设备外壳带电,导致这起事故发生。
事后分析,皮带输送机额定电压为380V,应该用四芯电缆。而安装该机时,却使用三芯电缆。电源线在操作箱(铁制)的入口处简单地用麻绳缠绕,并且很松动。操作箱内原为三个15A螺旋保险,后因多次更换保险,除后边一相仍为螺旋保险外,左边.中间二相用保险丝上下缠绕勾连。中间相保险座应用两个螺丝固定牢,实际只有一个,未固定牢致使在移动皮带机过程中,电源线松动,牵动了操作箱内螺旋保险底座向左滑动,造成了中间一相电源线头与保险丝和操作箱铁底板接触,使整个设备带电。
这些工作人员为临时工,只经私人介绍,仓库就同意到煤矿储运处干活,没有按规定签订用工合同。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
潞安某矿煤矿储运处发生一起重大触电伤亡责任事故,6人触电,其中3人死亡,3人经抢救脱险。当天上午,储运处煤矿10人准备上煤但是10m长的皮带运输机所处位置不利上煤,他们在组长冯某的指挥下将该机由西北向东移动。稍停后,感觉还不合适,仍需向东调整。当再次调整时,因设备上操作电源箱里三相电源的中相发生单相接地,致使设备外壳带电,导致这起事故发生。
事后分析,皮带输送机额定电压为380V,应该用四芯电缆。而安装该机时,却使用三芯电缆。电源线在操作箱(铁制)的入口处简单地用麻绳缠绕,并且很松动。操作箱内原为三个15A螺旋保险,后因多次更换保险,除后边一相仍为螺旋保险外,左边.中间二相用保险丝上下缠绕勾连。中间相保险座应用两个螺丝固定牢,实际只有一个,未固定牢致使在移动皮带机过程中,电源线松动,牵动了操作箱内螺旋保险底座向左滑动,造成了中间一相电源线头与保险丝和操作箱铁底板接触,使整个设备带电。
这些工作人员为临时工,只经私人介绍,仓库就同意到煤矿储运处干活,没有按规定签订用工合同。

在TN系统中,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进行()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
潞安某矿煤矿储运处发生一起重大触电伤亡责任事故,6人触电,其中3人死亡,3人经抢救脱险。当天上午,储运处煤矿10人准备上煤但是10m长的皮带运输机所处位置不利上煤,他们在组长冯某的指挥下将该机由西北向东移动。稍停后,感觉还不合适,仍需向东调整。当再次调整时,因设备上操作电源箱里三相电源的中相发生单相接地,致使设备外壳带电,导致这起事故发生。
事后分析,皮带输送机额定电压为380V,应该用四芯电缆。而安装该机时,却使用三芯电缆。电源线在操作箱(铁制)的入口处简单地用麻绳缠绕,并且很松动。操作箱内原为三个15A螺旋保险,后因多次更换保险,除后边一相仍为螺旋保险外,左边.中间二相用保险丝上下缠绕勾连。中间相保险座应用两个螺丝固定牢,实际只有一个,未固定牢致使在移动皮带机过程中,电源线松动,牵动了操作箱内螺旋保险底座向左滑动,造成了中间一相电源线头与保险丝和操作箱铁底板接触,使整个设备带电。
这些工作人员为临时工,只经私人介绍,仓库就同意到煤矿储运处干活,没有按规定签订用工合同。

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称为()

矿山生产过程中的掘进工作面防尘中,降低放炮时产尘量的最有效措施是()

我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用的冲击危险程度监测和解危措施效果检验的主要方法是()

钻孔设备钻孔作业和行走时,履带边缘应与坡顶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台阶高度为4m时,钻孔设备履带边缘与坡顶线的距离应至少为()

需要疏干(降)与区域水源有水力联系的含水层时,可以采取()

在通往火区的所有巷道内构筑防火墙,将风流全部隔断,制止空气的供给,使地下矿山火灾逐渐自行熄灭的火灾扑救方法是()

井下采用机车运输时,列车的制动距离应每年至少测定1次,运送人员时不得超过()m。

井下爆破工作必须由()担任。

在制订发生水害事故矿井的救灾方案前,应重点了解突水地点.突水性质.涌水量.水源补给.事故前人员分布和(),以及被堵人员所在地点的空间.氧气.有毒有害气体及救出被困人员所需时间等情况。

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的矿井的两翼.相邻的采区.相邻的煤层.相邻的采煤工作面间,必须用()隔开。

某评价机构承担了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工作,并成立了评价项目组,在明确评价对象.评价范围后,收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和相关事故案例。在预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中,该评价项目组还应进行的工作是()

“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三防”是指()

下列情况中,在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可同时进行采掘作业的是()

经测定,某井工煤矿的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0m3/t,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该煤矿为()矿井。

煤巷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排土场是露天矿山采矿排弃堆积物集中排放的场所。堆积物基底不稳引起滑坡的占30%以上,因而分析清楚滑坡原因,有利于采取针对性防治排土场滑坡的措施,造成沿基底接触面滑坡的原因是()

锚杆支护与锚喷支护是矿山井巷支护的两种方式。锚杆支护是单独采用锚杆的支护,而锚喷支护是联合使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或()的支护。

为加强煤矿监察工作,某煤矿所在地的煤监局.煤炭管理局对该煤矿进行全面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上述监督工作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中的()

任何人不得调动().救援装备和救护车辆从事与紧急救援无关的工作。

煤矿火灾.瓦斯和煤尘爆炸以及爆破作业后都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据《煤矿安全规程》,井下作业场所的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

某煤矿位于甲省乙市丙县,2018年某日发生1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0人重伤。事故发生后第10日,重伤的10人中有1人医治无效死亡。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组织该起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是()

2004年4月30日,乌海市××煤矿发生一起特大透水事故,造成13人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87.5万元。该矿井田面积为0.144km2,煤种为肥焦煤,矿井主采煤层是16号煤层,可采储量为105.66×104t,煤层均匀厚度为8m,倾角为9°~11°。矿井最大涌水量为80m3/h,均匀涌水量为30m3/h。经2003年度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煤的自然发火期为6~12个月。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104t/a,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井下采用非正规方式采煤,爆破落煤,人工和装载机装煤,机动三轮车运煤至地面。通风方式为抽出式,主要通风机采用BK54-4№9型11kW轴流式通风机,备用通风机为5.5kW轴流式通风机,井下使用2台  5.5kW局部通风机为掘进工作面供风。矿井采用二级排水,总水仓使用2台22kW的水泵向地面排水。事故发生前,矿井昼夜排水量约2000m3。该煤矿在2003年煤矿安全程度评价中,因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被评为D类煤矿后,有关部门向该矿下达了停产整顿指令。事故发生前,该矿未执行有关部门下达的停产指令,违法组织生产长达4个多月。2004年4月30日早班,带班班长何××带领31名工人(安全工1名,爆破工2名,三轮车司机16名,装车工12名)进井作业,分布在8个工作面出煤。约9时20分,爆破工刘××梁××在西巷工作面爆破时,发生透水事故。在距透水点30m处躲炮的三轮车司机黄××和在四周工作面作业的工人,在听到爆破声的同时发现有水涌进所在工作面,他们立即向地面逃生。17名矿工跑出地面,并向该矿负责人报告了事故。其余15名矿工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乌海市及时成立了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制定了具体抢险救灾方案,立即展开抢险工作。同时,指挥部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事故抢险救灾专家组,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不断调整救灾方案。经多方努力,至2004年6月8日,抢险工作进行了38天,找到了13名遇难矿工,其余2名遇难矿工下落不明。2004年  6月8日上午,事故抢险指挥部组织有关部分职员再次下井对其余2名遇难矿工进行现场搜寻,但仍未找到。抢险指挥部研究决定,抢险工作结束,认定2名遇难矿工下落不明。已找到的13名遇难矿工和2名下落不明矿工的善后事宜均已妥善处理完毕。问题:
 1.简述该起事故发生的原因。 2.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当依照什么原则进行?
 3.出现局部透水征兆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4.简述探放水原则。

2016年11月1日凌晨5时10分左右,某省E煤矿皮带暗井第二部带式输送机机头以下200m左右处,因输送带摩擦起火,造成14人死亡.1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经调查,事故原因如下:(1)输送带摩擦造成高温引燃附近可燃物,是事故的直接原因。(2)管理不严,致使皮带暗井第二部输送带局部地段存在余煤余碴等可燃物;职工违反劳动纪律,提前出班,是事故的主要原因。(3)井下使用非阻燃输送带,输送带消防设施不齐全,三水平材料库跨通皮带暗井,跨通区用可燃性材料支护且封闭不严,是造成事故扩大的重要原因。(4)井下压风自救系统不完善,没有自救器,是造成事故伤亡扩大的又一原因。
问题:
 1.根据背景材料,请列举至少3项井下压风自救系统的组成部分。
 2.巷道带式输送机运输事故有哪些?
 3.为了保证后期安全使用,带式输送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哪些要求?
 4.带式输送机常用的控制保护装置有哪些?

2011年5月5日,宏厦一建矿建二部发生一起瓦斯窒息较大事故,3名员工遇难。二矿北茹分区风井工程由宏厦一建施工,于2010年全部竣工,并移交二矿。本次事故地点是承建二矿+390m水平15号煤层11采区回风配巷的开拓准备工程,为采区接替工程,由二矿自行设计,属矿成本工程。事故地点位于北茹工地15号煤层10一11采区回风配巷2号联络巷往外45~76m段。事故前回风配巷.皮带配巷.1号联络巷.2号联络巷均已施工完毕,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5月4日8点班,北茹工地在停工5天后,由宏厦一建矿建二部对二矿13采区.11采区进行了瓦斯排放。排完瓦斯后,发现11采区轨道巷和回风巷风量较停工前少了260m3/min,且皮带配巷和回风配巷用机械风表测不出风量,经查11采区回风巷道积水严重,但直到5月5日上午10点才安排两名机电队电工到现场排水,当班排水水位仅下降0.3m。5月5日4点班,宏厦一建矿建二部742队出勤23人,在二矿15号煤层10—11区回风配巷施工风桥正常掘进。17点40分接班后,工作面开始在茬岩倒矸,工长翟某安排刘某去皮带配巷取打钻用的机油。约18点40分,茬岩清理完毕准备打钻,刘某还未取回机油,翟某便安排李某去寻找。20点10分,翟某吃过班中餐后,见刘.李二人迟迟未返回,便亲自到皮带配巷寻找。到21点35分,跟班队长段某不见3人回来,亲自到回风配巷寻找,发现瓦斯大,便将情况逐级汇报到集团公司。22点40分,集团公司总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相关领导.各部室负责人和救护大队.总医院到现场抢险。6日2点25分,救护队员在回风配巷2号联络巷往外找到了刘某.李某.翟某,三人均已死亡,实测该处瓦斯浓度为75%,氧气含量为5%。问题:
 1.根据相关规定,请指出该事故最终应上报给哪个部门,并说明事故调查主体。 2.简述该煤矿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3.分析此次事故原因。 4.简述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措施。

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该矿经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范不可靠,严重露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使用发爆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防治瓦斯爆炸的措施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19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