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互动

2. 家庭教育中,幼儿情绪智力教育的主要方面。

1. 阐述安斯沃斯依恋理论。

18. 独生子女不良心理特点的成因有缺乏必要的“儿童伙伴”、家长过度溺爱、家庭教育不一致三个方面。

17. 独生子女一般独立性较差,总想依赖他人,自我中心,协作精神、服务精神较差。

16. 霍尔认为“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弊病”。

15. 亲子关系是在家庭生活中建立起来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包括母子关系与父子关系。

14. 教养四个类型:威信的、独裁的、纵容的、疏忽的。

13. 教养类型的行为维度是情绪维度和控制维度。

12. 亲子互动风格是指亲子互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11. 互动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

10. 亲子互动的三个曾层次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在“爱的基础”上成长,要让子女在家庭生活、教育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成功的体验,即经常有一种“成长的喜悦”。没有这种体验的孩子,今后就不可能接受“健全的教育”。

9. 良性家庭互动中的支持性是指家庭成员间充满爱和关怀。

8. 家庭教育是指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的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及其过程。

7.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要以儿童教育儿童原则。

6. 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误区:私有性心理、情绪性心理、主观性心理、虚荣性心理、补偿性心理、侥幸性心理。

5. 安斯沃斯将婴幼儿的依恋分为:回避型、安全形、反抗型。

4. 日本心理学家行男、品不川将不良亲子互动分为五大类:拒绝型、支配型、过度保护型、服从型、矛盾型。

3. 家庭互动的核心是亲子互动。

2. 亲子互动一般可以划分为爱的基础、成长的喜悦、健全的教育。

1. 良性家庭互动特点:稳定性、凝聚性、适应性、支持性、滋润性。

13. 下列选项中属于不良的亲子互动类型的是()

12. 父母对孩子过分喜欢,一味迁就想尽一切办法来迎合子女的要求,即时子女做错了事也替他申辩开脱称为()

11. 下列不属于良好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是()

10.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心理学研究是从()开始的。

9. 德国的儿科医生内特尔1906年写出了世界第一部关于独生子女研究的论著是()

8. 根据现代心理学统计资料表明,儿童持续书写的时间明显地受到年龄的限制,6岁儿童仅为()

7. ()是组成家庭的各个因素之间较为稳固的联系,是家庭中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模式。

6. 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自觉地.有意识地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的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及其过程称为()

5. 对教养型与儿童个性特点的关系作了系统的研究的是()

4.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前后矛盾或父母之间的教育态度不一致的亲子互动称为()

3. 没有良好互动的家庭,往往缺乏(),成员间彼此缺乏爱与关怀,人际关系冷漠.疏离,幼儿也更容易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