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试论述中国文化对印度佛教的吸纳与中国化。

10. 以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为例,论述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9. 试论述中国物质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8. 试论述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7. “综合创新论”

6. “全盘西化论”

5. 文化自信

4. 简述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着重做了哪两方面的事情。

3. 简述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的特点。

2. 简述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趋势的最重要的三种思潮。

1. 20世纪文化论争的焦点主要定格在对古今中西文化的诠释.比较.评价和选择上,简述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

12. 禅宗在中国哲学史.文化史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等人都受到过禅宗的影响。

11. 宋元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最大事件莫过于()

10. 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古代向西方输出了许多科技发明创造,例如()

9. 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有中国古代的()

8. 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在世界上独具特色,首屈一指。下列年代和制度对应正确的有()

7.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表明文化的()

6. 世纪之交的2000年,江泽民发表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

5. 隋唐时期佛教达到鼎盛,形成天台.三论.华严.法相.禅宗.律宗.净土.密宗等教派,其中()都是中国化的佛学宗派。

4. 意大利的殷铎泽与葡萄牙的郭纳爵合译了()

3. 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的特点有()

2. 现代新儒学作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术文化思潮,八九十年代学术界先后出版了一系列研究著作,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著作有()

1. 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趋势的最重要的是()

14. 文化自信来自于(),即真正了解中华文化自身的宝藏及历史上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尤其是价值观自信。

13.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在2012年的()做出了新的全面部署。

12. 毛泽东在()等著作中,用能动的革命反映论的观点,对东西文化,特别是中西文化论战中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做了批判的科学总结。

11. 德国的()对中国易图符号的二进制解释.对宋明理学的诠释以及对中国汉字优点的高度赞赏,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10. 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呼吁欧洲人在中国文化面前一要赞美,二应自惭,三须模仿的是()

9. 1866年10月,北京同文馆馆长()在美国波士顿给东方学会做过“中国的竞争考试”的报告,向美国人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

8. 美国罗德岛州议员托马斯·詹科斯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书中,专门论述了中国的文官制度,引起了美国参议院.众议院的广泛兴趣。

7.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提倡的教育世俗化也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认为中国公开竞争的科举制堪为典范,欧洲无法与之相比,希望欧洲也有类似的东西。

6. 认为中国文官专制政府“乃建立于自然的最神圣的法制之上”,“唯有信服赞叹,心向往之。”的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18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