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是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上的联语。()

21.明代中后期的苏州地区,出现了以文徵明、沈周、仇英、唐寅四大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又称“明四家”。()

20.被古人称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景点是灵山大佛。()

19.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都是在一定历史阶段正式运用的字体,而草书、行书一直是辅助性的字体。()

18.赵之谦的《拙政园月到风来亭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联中的“借”与“观”的重复,不仅对仗工巧,而且内容表达得很得体。()

17.爱新觉罗·溥杰的诗句:“岚光叠翠巍云塔,湖影回廊漾梵楼。”描写的北京圆明园的景致。()

16.杭州灵隐寺联有“鹫峰云敛,千岩桂月映湖光”句,其中的“桂月”一词化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诗句。()

15.著名游记《登泰山记》的作者是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

14.王之涣《登鹳雀楼》与崔颢的《黄鹤楼》同为咏楼名诗,他们笔下的自然风光没有地域性的差异。()

13.邹保福《寒山寺联》下联:“诗人题二十八字,长留胜迹,可知佳句不须多。”中的“诗人”就是指唐诗人张继。()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陆游的名句。()

11.曹锡宝的《龙华寺》诗首联“古寺岧峣烟霭重,赤乌遗迹草茸茸”中的“赤乌”是指三国孙权的年号。()

10.何绍基《岳阳楼联》的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中的“吕纯阳”就是吕洞宾,名岩,号纯阳,故事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9.汉文起源于远古,现行方块字是从4000多年以前的殷商甲骨文和商周金文演变而来的。()

8.王维的诗歌《鹿柴》中的“鹿柴”是院子的名称。()

7.“鄂王墓上革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中“离离”指的是萧瑟的样子。()

6.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的“锦官城”是重庆市的别称。()

5.《易经》中“九五”两个数字表示至尊中正,“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如天安门的楼阁面阔九楹、进深五楹等。()

4.《桃花源记》属于旅游文学的范畴。()

3.莫应丰的《芙蓉镇》是一部成功反映中国当代农村社会风情的优秀长篇小说,1981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中“烟渚”指的是烟雾弥漫的水中小洲。()

1.从汉字的字体发展来看.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阶段,又可分为古文和今文两大类。今文指楷书以后的汉字形体。()

16.下列说法出自余秋雨《都江堰》的是()

15.下列关于王天培《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联》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14.下列关于对联“青冢有青尤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分析正确的是()

13.下列对于张岱《西湖七月半》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12.下面与《宣和碑》、《祥符碑》相符的是()

11.下列选项中,文学家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10.下列诗句中,出自吴文蜀《访莫高窟》的是()

9.据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而反用其意的诗句是()

8.历代诗人墨客多有吟咏青城山之作,以下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有()

7.下列属于唐代游记文章的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1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