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的基本目标,某教师依据这一基本目标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
14.教师在“语言表达的艺术”专题教学中指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学会自然得体地表达。教师设置情境,要求学生模拟对话,以下学生语言表达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13.某教师根据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开设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10.在文学作品赏析课上,教师指出文学作品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面镜子,例如《红楼梦》就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下列作品中,同样有“百科全书”称号的是()
9.学习《归去来兮辞》,学生对陶渊明辞官归隐的行为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一种逃避,不值得认可。下列教师的做法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8.教学《雷雨》后,教师要求学生揣摩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体会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针对以上教学要求,下列教师的教学安排不恰当的一项是()
7.某教材选修课程设置了“阅诸子百家之作,悟先贤圣人之道”的课外研习活动,以下作品中不适合选入推荐作品的为()
6.某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包身工》一课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讲述包身工的故事。以下对教师的这一做法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某选修教材设置了“语言的艺术”选读专题,这一专题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
3.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师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下面对该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
2.在教授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以下不符合的是()
14.教师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指出“左右皆呼万岁”一句中存在古今异义词,强调学生应学会关注并整理.总结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以下学生整理的“古今异义现象”分类下的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8.教学《孔雀东南飞》,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新时代的孔雀东南飞》,想象焦.刘二人穿越回21世纪的故事。以下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在校本课程“阅读与感悟”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几篇以对比手法揭露“人性美丑”的外国文学作品,以下适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