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教师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学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评价称为()

24.“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是“生物的特征”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该教学目标属于()

23.图1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22.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1.下列动物不属于鱼类的是()

20.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19.教师在“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时,展示了几幅图片:盛开的花朵.飞翔的鸟儿等。激发了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正题。这种导入方式是()

1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17.下列关于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6.下列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15.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8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4.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曾经多次观察到:受精卵去掉细胞核后还能进行正常的分裂.但到原肠期就停止了发育。下列有关上述现象的分析和推理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13.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②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条件③脂肪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④生物膜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⑤各种细胞器膜都可以直接相连

12.假设某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由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正常卵细胞的几率是()

1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关于这种改变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若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将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定不能遗传③若发生在人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④都是外来因素影响引起的

10.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界定,下列属于情感目标水平要求的是()

9.模型方法是科学探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逻辑方法。《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生物模型建构。而所安排的诸如“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尝试建立()

8.刺绣工人不小心被针刺到了右手食指,她迅速缩回右手并感觉疼。以下对该反射的分析错误的是()

7.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6.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下列哪种曲线能表示较暗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变化?()

5.人体的稳态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4.“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一重要概念属于的一级主题是()

3.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2.当心脏的房室瓣处于关闭,而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时。心脏的房室舒缩状态为()

1.图1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25.将图2中甲.乙.丙三支试管按要求处理(加入馒头是等量的)后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各滴人2毫升碘液,其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2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23.培育马铃薯脱毒苗所采用的生物学技术主要是()

22.下列与蛔虫营寄生生活无关的是()

21.蜜蜂的发育先后经历的时期是()

20.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19.在模拟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将实验装置放在向阳处的主要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