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l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题3438图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c=16.7N/mm2ft=1.57N/mm2),7层以上为C30,墙体竖向、水平分布钢筋以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箍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l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题3438图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c=16.7N/mm2ft=1.57N/mm2),7层以上为C30,墙体竖向、水平分布钢筋以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箍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l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题3438图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c=16.7N/mm2ft=1.57N/mm2),7层以上为C30,墙体竖向、水平分布钢筋以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箍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l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题3438图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c=16.7N/mm2ft=1.57N/mm2),7层以上为C30,墙体竖向、水平分布钢筋以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箍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题3033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ft=1.57N/mm2),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

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题3033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ft=1.57N/mm2),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

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题3033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ft=1.57N/mm2),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

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题3033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ft=1.57N/mm2),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

15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529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9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15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529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9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15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529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9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15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529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9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15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529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9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上部结构划分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元进行设计计算,防震缝处采用双柱方案,缝宽150mm,缝两侧的框架柱截面尺寸均为600mm×600mm,题2324图为防震缝处某条轴线上的框架柱及基础布置情况。上部结构柱KZlKZ2作用于基础顶部的水平力和弯矩均较小,基础设计时可以忽略不计。(提示:本题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作答。)

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上部结构划分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元进行设计计算,防震缝处采用双柱方案,缝宽150mm,缝两侧的框架柱截面尺寸均为600mm×600mm,题2324图为防震缝处某条轴线上的框架柱及基础布置情况。上部结构柱KZlKZ2作用于基础顶部的水平力和弯矩均较小,基础设计时可以忽略不计。(提示:本题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作答。)

某学校田径场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由于场地原始地面标高较低,需要大面积填土2m,填土及地基土层分布情况见题1518图。为减少田径场的后期沉降,需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建设所在地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预压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振冲法;砂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桩法。

某学校田径场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由于场地原始地面标高较低,需要大面积填土2m,填土及地基土层分布情况见题1518图。为减少田径场的后期沉降,需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建设所在地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预压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振冲法;砂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桩法。

某学校田径场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由于场地原始地面标高较低,需要大面积填土2m,填土及地基土层分布情况见题1518图。为减少田径场的后期沉降,需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建设所在地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预压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振冲法;砂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桩法。

某学校田径场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由于场地原始地面标高较低,需要大面积填土2m,填土及地基土层分布情况见题1518图。为减少田径场的后期沉降,需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建设所在地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预压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振冲法;砂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桩法。

一新疆落叶松(TC13A)方木压弯构件(干材),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截面尺寸为150mm×150mm,长度l=2500mm。两端铰接,承受压力设计值(轴心)N=50kN,最大初始弯矩设计值Mo=4.0kN·m

试问,考虑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构件折减系数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一新疆落叶松(TC13A)方木压弯构件(干材),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截面尺寸为150mm×150mm,长度l=2500mm。两端铰接,承受压力设计值(轴心)N=50kN,最大初始弯矩设计值Mo=4.0kN·m

试问,该构件仅考虑轴心受压时的稳定系数,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该构件截面的回转半径i=43.3mm。()

某砌体房屋,顶层端部窗洞口处立面如题56图所示,窗洞宽l.5m,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板底距离女儿墙顶1.02m。若外纵墙厚240mm(墙体自重标准值为5.0kN/m2),已知传至15.05m标高处的荷载设计值为35kN/m,砌体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提示: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计算。)

某砌体房屋,顶层端部窗洞口处立面如题56图所示,窗洞宽l.5m,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板底距离女儿墙顶1.02m。若外纵墙厚240mm(墙体自重标准值为5.0kN/m2),已知传至15.05m标高处的荷载设计值为35kN/m,砌体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提示: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计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39 下一页